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1/2)
兴汉室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
“方天地设位之初,类聚群分,以戴其尤能者为之长君。”————————
长安,宣平里。
虽为朝廷眼下的第一大族,声势显赫,人才辈出,但杨氏却比扶风马氏要低调谦逊许多。他们在长安的宅第没有选择达官贵人聚居的北阙甲第,而是退求其次,选择了城北的‘宣平之贵里’。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这是杨氏自打西汉的时候就沿袭下来的家风,也是他们安身兴业之道。同样是汉室的顶级大族,他们从不像汝南袁氏那般高调张扬,大肆造势,搞得全天下好像只有他们家才是‘四世三公’、‘高门阀阅’似得。
真论起底蕴来,本朝才开始发迹的袁氏根本不能跟杨氏相提并论,更不用说那近五百年的传承了。
杨琦端坐主位,底下依次坐着光禄勋杨彪、五官中郎将杨众、护羌校尉杨儒、太学祭酒杨懿等人,就连作为晚辈的秘书郎杨修都落于末座。
除了屯驻郿县的护羌校尉杨儒以外,现今在朝为官的杨氏嫡系尽皆在此了。
杨琦目光扫视了一遍众人,方才缓缓说道:“陛下新设吏治之科,想来是无可挽回了。”
众人闻言,皆默然不语,这是一个所有人都预料之中、又不愿接受的结果。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吏治科无非是将这些士子入仕为官的时间延后,并没有彻底斩断他们入仕的途径。只要这些士子有真才实学,入朝为官是迟早的事,照样会补充关东士人的在朝的势力。
只要不想做个割据政权,朝廷就一定会引入关东人才以增加实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关西士人在朝中的影响力。这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就连皇帝都难以避免,只能暂时延缓这个进程,争取时间布局,好从容应对而已。
杨氏并不担心吏治科会阻拦这些士子对关东士人的壮大,恰恰相反,吏治科的出现会更好的筛选出一批优秀的人才,为关东士人所用。
真正让他们忧心的,却是吏治科本身。
“吏治就是治吏。”太学祭酒杨懿说道:“此科一开,必成定制,今后但凡荐举征辟,皆入此科,学成得以授官,学不成则原职返乡。至于如何才算学成,皆由陛下裁夺,公府策试沦为空谈,这可是改动朝廷选官用人的大政。”
“但却是良政。”杨彪沉吟了好半天,方才说出这样一句话。
“照我看,这是多此一举。”杨懿说道:“陛下明摆着是不信公府策试、也不信地方荐举。如若不然,何必另行设科?受荐举上来的士人,有几个不是满腹才学、历职郡县?哪里还需去‘吏治’科,听人讲授何以施政、何以治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