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公益(2/2)
宋风第三百八十四章 公益: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尽管司马光有预感朝廷在解了燃眉之急的财政问题后变革一定会向更加深层次的官制推进只是没有想到官制改革会来的这么快在这个问题上他准备的不够充分不过他依然主张以“缓进”的姿态来进行官制改革。这样立场鲜明的态度使他在福宁殿会议开到第三天的时候就开始与王安石产生了比较大的分歧尽管两人也曾碰过面进行商议可惜没有王静辉在其中和浆糊他们两人注定是谈不拢的到此时两人居然倒是有些想念王静辉从中调停的日子了可惜这个时候王静辉已经开始旗帜鲜明的亮出了自己的方案注定不会参与到他们两人之间弥合分歧当中来。
尽管福宁殿会议只是一个小圈子但它牵扯到的却是大宋未来的前途问题这当中也自然会改变很多人的命运。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像司马光和王安石一样对自己的乌纱帽看得这么轻其实为了成就自己的业绩在官职任命上就是连司马光和王安石自己也不能够做到足够地洒脱──一旦失去现有的官职。他们谁也别想领导这个庞大帝国的走向不过现在他们好比食物链最顶端的存在一般官制改革是由他们所推动的不会把自己也给陷进去而已。但是在底下的官员可就未必这么想了他们可没有这么无私高尚尤其是顶着虚职地官员。这次官制改革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命运不用多想就是用脚趾头也可以想到王安石的改革策略是什么样的。
福宁殿会议的犹疑不决渐渐的开始扩散汴都开封的各处秦楼楚馆聚集的官员也开始慢慢增多话题多是与官制改革相关。说起来也倒是奇怪汴都的各种官办或是私营的妓院是大宋最受官员所欢迎地因为在这里他们可以比较轻松的进行种种政治交易灯红酒绿之下更能够让双方靠拢。有了这么一个传统汴都的妓院可谓是大宋的政治风向标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第一个先热闹起来的便是这些妓院了。
对于外面地传闻王安石、司马光与皇帝赵顼等人不是不知道只是这官制改革所牵扯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若是有一点纰漏毫无疑问最受打击的便是朝廷的权威。是以尽管他们着急也是无用到最后干脆听之任之把精力集中到如何说服对手尽快通过官制改革方案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好吧让我们先把意见统一地部分先列出来其余有争议的部分再进行细致的协商解决!”王静辉笑着对王安石说道。
因为福宁殿会议之长是王静辉所未经历过地。现在他已经从郊外的静园中又搬回到城内的驸马府居住了。最终还是王安石耐不住性子想王静辉发出了请帖到九味居来吃饭不过可惜的是面临王安石。这顿饭钱肯定是由王静辉自己掏了。在自己的九味居中自然是比福宁殿要舒服的多况且两人刻意都没有穿官服都是一身便装来到九味居──相对王静辉越来越成熟洒脱王安石还是保持了他的老样子衣着上一看就没有经过修饰过亏得是深色便服否则都很难遮掩住衣角上的点点污渍。
在比较随意的环境下王安石和王静辉进行了非常坦诚地谈话尽管王安石号称“拗相公”。但在面对眼前这个年轻人他固执的脾气倒是难得的表现出一幅长者的温和两人之间固然还有一些争辩不过已经比福宁殿好的实在是太多至少没有那种剑拔弩张的气氛了。
“首先是三司介甫先生和君实先生都以为三司不必继续存在在这点上学生也是深以为然的毕竟三司的存在使得六部形同虚设大部分权力归三司所掌管这范围实在是太大了而且三司有了六部的权力那今后官制改革中的六部又该何去何从?显然三司是必须撤销的!”王静辉说道。
王安石听后点点头说道:“撤销三司全国财计始归户部。户部主管全国户籍、土地、钱谷的政令以及贡赋、征役等事。设户部尚书一员左、右曹侍郎各一员。郎中、员外郎各二员度支、金部、仓部各二员。左曹分管户籍、税赋、土贡、征榷等事右曹分管常平、免役、保甲、义仓等事。度支掌管全国财政预算量入而出;金部掌管全国的货币收支藏于府库;仓部掌管仓库贮积和收支等事。”
王安石对朝廷政治制度了如指掌在这点上可要比他的老对手司马光强的实在是太多了这也是因为他从几十年前的庆历新政中吸取到了足够的教训──没有权力还谈什么改革?!所以等王安石一登上相位宝座后便不动声色的架空了当时的宰持陈升之使年迈昏庸的陈升之变成了他的人形印章再者说来王安石也是当世治《老子》的名家对于“权”的理解已经超越旁人实在是太多了。
“唐末税法混乱田赋、丁税的收入无法维持王朝的庞大费用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盐铁和度支。五代后唐明宗始设盐铁、度支和户部‘三司’本朝初期沿之。三司的职权是总管全国各地之贡赋和国家的财政。三司使其权位之重与执政无殊号称‘计相’。”王静辉笑着说道:“国朝初立财政多是出自三司后由历代改进情况好转但毫无疑问三司的职能已经取代了户部致使户部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甚至连尚书省的绝大部分职能也被其所代可见这官制改革当中三司第一个是被撤销的部门这样才能够重建三省六部!”转到使得唐朝和五代沿袭下来地官职系统已经完全变化了。考虑到后世的一些官制模式这么算下来宋朝的官职系统应该是承上启下对后世影响极为深刻。
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倒是让王静辉感到非常意外毕竟后世正统历史一直都把宋朝归为“窝囊宋”尤其是它的官职系统倍受诟病可是元明清三朝几乎都受到了宋朝的影响尤其实在官职系统上更是如此。比如地方官的监察。在宋代由通判负责。同时皇帝还经常派遣转运使、按察使、观察使到各地去监察这些都属于外任御史。转运使本来是管理财政地但也兼任监察官吏。后来在安抚使之上设宣抚、制置二使不领州而位在诸路帅臣之上成为一路之长官。开元代行省承宣布政司开明代按察司制度之先声。
宋代的谏官称为司谏、正言。谏官的职责是向皇帝提出批评和建议但实际上空有其名未能履行其职最终便混同御史。专司监察官吏。按规定谏官每月要向皇帝报告一次称为“月课”他们可以把平时随便听到的一点情况就向皇帝报告不必是否有据。当时称为“风闻弹人”若奏弹不实谏官不必受到惩罚。如果御史台的谏官上任后百日之内无所纠弹则罢作外官或罚“辱台钱”。这种规定更助长了御史滥用弹劾权。在几年前王静辉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