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答辩(1/2)
宋风第二百六十一章 答辩: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王静辉并是想要发战争财他的财产已经足够多现在连散财都来及哪里还会在意财产能够有一个数量级的增加呢?过除了他之外还有更多的人想要发家致富他的任务便是给这些人指出一条既能够发家致富又与国有利的道路来对于这种参与分享战争红利的商业行为王静辉估计政事堂的相公们肯定会慎重考虑就算是司马光与王安石得绕道走毕竟一下子挡了这么多来自各个利益团体权贵的财路那以后他们想要做什么事情都是一件容易的事。
上次保安军之战中是王静辉一个发独财韩琦的报酬和皇帝的赏赐则是他说其他有背景的大商家的充分佐证其他人看到参与战争也能够获得丰厚的利润自然也就在乎提前要出血。当然这也是一种赌博——如果大宋军队在战争中失败的话那什么报酬都用提了这就使得商家也要考虑战争的胜负问题王静辉是可能说他们向灭夏战争中投钱的但对于王韶领军收熙河军事行动他说商家向里面投钱的难度是很高因为王韶也参与了定边军之战中的围困党项主力的行动多少也有些将风范了更何况王静辉便是这次行动中策划者之一所有被招揽来的商家对此当然有信心而且现实也正朝着预期的目标在进行。
对于中国历史上最有效率的作战系统王静辉更加倾向的还是秦朝仅作战攻无克战无胜更加让人钦佩的便是其后勤系统。在后世的时候他曾经看过很多报道秦朝的作战后勤支撑其最少六十万军队常年在外作战这对于一个人口仅仅过几百万的国家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并且这个国家在灭六国之前的几十年来并没有发生内部暴动起义。在王静辉地眼中这已经上升为“神迹”了至少在来宋朝这几年当中王静辉就知道有一次次小规模的军队哗变事件出现而且他知道整个宋朝历史上小规模的农民起义也是此起彼伏。
王静辉想要将后世的标准化生产引入到这个时代的大生产过程中来至少在他的产业当中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普及并且也在深刻的影响到与他有生意来往地商家杭州商人之所以能够想出火碱独立于肥皂生产过程之外。便是李管事受到王静辉的启发所想出来的。过这个时代想要做到标准化生产难度还很大至少其度量衡单位混杂一给标准化生产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宋朝的“斤”是“十六两”而且“两”的重量也是后世的重量这使得王静辉更喜欢使用“石”。
过王静辉向皇帝赵顼保证能够将棉花制品的成本压下两到四成这到也是虚言——通过拍卖和标准化生产他大致估算了一下达到这个目标是非常有把握的官方地棉花制品生产作坊效率低下。况且棉花制品又是什么“高科技”玩艺。依照商业运行成本大大低于国营运营成本地原则这种非核心军事物资完全可以交给商人来完成。
至于原有朝廷军器监所掌管的棉花制品作坊其原有规模在王静辉的眼中并庞大他完全可以组织商人或是干脆自己收购过来把这些已经是熟练技术工人许以厚利全部弄到西北或是河北去这样他心目中的北方纺织中心也可以早些实现。整个运作过程朝廷完全可以达到减负并且还可以采购到廉价的纺织品的目的。
军队物资国家统一采购化这只是王静辉优化社会资源的第一步等他搞定度量衡问题那将武器以标准化零件生产然后组装起来将会是一个梦想。这样便可以进一步降低朝廷在军事上地开支一支弓箭所花费的成本大约是四五十文钱要是能够实现他心中的标准化生产。那至少可以降低一半地成本更重要的是以后若是连弓弩这样杂的武器也能够实现标准化生产那在战场上可以互换零件提高其使用寿命这样点点滴滴算起来那将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数字!
王静辉并没有按照皇帝赵顼所想的那样写出两道札子而是合二为一列出“综合减少对外战争朝廷成本”的题目。因为有了保安军之战和现在正在进行中的王韶收熙河的样板在前半部分中王静辉只是就事论事把事实摆在那里就可以让人非常清楚战争与商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且如何协调和合理地运用这种关系以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在后半部分关于把军队的一些物资交给商人来生产王静辉则停笔找来李管事向他详细咨询了关于大量生产棉花制品的成本并且委托李管事向外朝那些有着特殊背景的商家放风希望他们背后的势力能够自己的主张——这是一种有利于国家并且互惠互利的事情他们背后的势力既可以在这种政策实施后得到丰厚的利益回报又可以为国家减轻负担一举两得的事情自然要“大家一起做”!
为了能够更好的说那些朝廷大员王静辉还摆脱赵公公通过一些渠道来获得朝廷生产棉花制品的成本价格毕竟在庞大的国家系统中这宦官内侍是特殊的存在如李宪身为一个太监都能够领兵打仗太监也并非都窝在宫中露面——他们在军器监有自己的一套系统赵公公的哥哥太监总管只要他们想要做要想得到这些消息对他们来说绝对是难事。
王静辉写的东西赵公公几乎都看过自然知道驸马写奏章与他以前所见过的奏章全然同的地方便是能够知道准确数值的地方绝对要核查一遍才会往上写所以一句淡淡的:“请驸马候半天!”在晚上的时候便递给王静辉一张单子上面详细列出了冬夏军帐篷等棉织品的成本价格。
三天后王静辉这道《综合减少对外战争成本札子》送到了中书省的各位相公面前对于这份奏章地内容对中书省而言早就是什么秘密了——皇帝赵顼利用单独召见的方式对王安石和司马光进行了预先说工作过效果是很大王安石倒是还可以。认为驸马的办法倒是可以试试但司马光却是有些反对。
过当司马光本人真正看到这份札子的时候也禁有些动心——朝廷想要打仗这已经是可避免的了就算大宋发动战争西北的党项等到恢元气之后说得又要开始作乱打仗就要花钱王静辉的这份札子最核心的地方便是如何花最少的钱让朝廷取得最大地利益对此司马光得承认在这方面比王静辉差得远。过真正能够让司马光心动的便是那些数据他本人属于“节流”一派。驸马的札子虽然也有很重的“开源”味道但却符合他的胃口唯一有些诟病的地方便是让商人参与到军工系统的运作中来。
“商人参与相关简单的零部件或是类似棉衣这样难度并大、并复杂的生产当中来有着朝廷作坊所具备地优点!”王静辉在中书省临时整理出来地会议厅中向周围的官员及皇帝赵顼解释道在他的眼中整个会场布置的跟博士论文答辩现场差多过人数更多——中书、门下、枢密三个大宋核心部门的头头脑脑都来了轮番向王静辉提问。
“这中间有什么同吗?都是工匠所制作的!”门下省的人院虽然官衔并高但却有着能够封还诏书的权力其中一个官员长相倒是很让人有好感但说起话来就是句句带刺。令王静辉感到自己是是欠了他什么债没有还一样。
“当然同!最简单地一个例子便是汉时桑弘羊等人将本来是民间可以生产的东西收归国家垄断生产。造成其产品质量非常差劲老百姓都愿意用更何况是要在战场上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的军队了!商人地作坊和朝廷的作坊运作起来有着本质的同——在商人的作坊中若是干得好的话仅可以在金钱待遇上有所提高连地位也跟着长;朝廷的作坊过是工匠人浮于事而已其工匠根本没有上进心的动力两者同便是商人作坊的产品越造越好而朝廷作坊的产品就很难说了。那要看谁来当这个作坊地管理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