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第 33 章(1/2)
70年代末生活日常[穿越]33、第 33 章: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张慧并不知道在老家给自己带孩子的工作已经成了香饽饽。
她现在已经告别了沈市的朋友们上了火车,李国庆帮着拎东西,小珍扶着她进了软卧车厢。
杨嫂子和沈团已经到了,看到张慧进来,忙招呼她坐下。
李国庆帮着归置好行李,有个随身的大挎包张慧就放在枕头边。
趁着火车还没有开,李国庆郑重的拜托杨嫂子照顾张慧,又交代张慧听嫂子的话,还不忘记叮嘱小珍得照顾好嫂子。
“这婆婆妈妈的是你李国庆嘛!火车要开了!”沈团笑着拉李国庆下火车。
还专门调侃李国庆:“你嫂子在你还不放心,下火车我就安排得有人来接,不会丢了你的小媳妇!”
李国庆黑着脸一句话不说,看着从窗户伸出个小脑袋和她挥手的张慧越去越远……
这次旅途坐软卧,张慧感觉非常轻松,第二天十点就到了京市火车站。
下了火车就看到接她们的人在站台上等着,黄指导员和司机。
上了车,黄指导员自我介绍,原来他也认识李国庆,都是沈团的部下。
“待会儿我们不回大院,我今天去我父母家里住,小黄。”杨嫂子交代坐在副驾的黄指导员。
“我父母住在这里,你看地址。”她拿出个信封交给黄指导员。
“去年初落实政策从四川老家回来后,在他任教的学校附近买了一个四合院住。”杨嫂子笑着说。
“老人家在哪所学校教?”张慧记得好像听杨嫂子提过一回,说他的父亲是大学教授。
“在京市师范大学。本来已经退休,只是现在大学老师缺乏,学校又把他返聘回去当教授。”
想不到这么巧,张慧开心得对杨嫂子说:“真太巧了,嫂子,我填的大学志愿就是京市师范大学。”
听到杨嫂子说他父亲就住在师大附近,心想,以后莫不是邻居吧?
黄指导员是土生土长的京市人,对京市挺熟悉。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到了目的地。
杨嫂子的父母家就住在离师大不远的一个胡同里,顺数第二家。
杨嫂子的母亲也退休了,知道女儿回来,甚至站在家门口等着。
黄指导员叫司机把车子开到门口,把行李给拎进去后,就带着司机走了。
杨嫂子两母女大概很旧没见了,十分激动,俩母女红着眼睛眼含泪水的述说别情。
还是杨嫂子的弟媳妇笑着打岔:“大姐,您不进门,客人也不好进门啊!”杨嫂子才想到张慧她们在旁边,忙和母亲、弟媳妇介绍了张慧和小珍。
杨嫂子的母亲很热情的请她们进了门。
张慧第一次看到真的京市老四合院。
这个院子挺宽敞,四面都修得有房子,感觉房间挺多。中间的天井很大,除了栽了两颗树,还有花坛。树底下有石桌石凳,还有一个大水缸,养得有睡莲。
“我腿不太好,爬不得楼梯。回到京市就没住学校安排的楼房,你爸爸就叫人访了这个院子,用落实政策补发的工资买下了。”丁阿姨介绍到,杨嫂子的母亲姓丁。
院子里的花草开得正好,大家陪着张慧慢慢穿过天井。
看着杨嫂子父母家错落有致的四合院,张慧都有点迫不及待的想看到自己家房子了。
没过多久杨教授也到家了。
杨教授精神挺好,说话风趣,看起来不像60多的人。
杨嫂子母女和弟媳妇去厨房准备饭菜,杨教授就在客厅和张慧说话。
听说张慧报考得师大,杨教授挺高兴,说起学校来滔滔不绝。
“您听说附近有人卖房吗,杨伯伯?”张慧想打听一下房子。
“有啊,这附近的几条胡同里都有房子卖,都是落实政策发还的。我家旁边有家人也卖,房子维护得不错,是个小四合院。”
杨教授虽然才搬过来一年多,但是对附近的邻居都认识了。
“但我听说已经卖掉了,是老张头帮女儿的朋友买的,定金都下了。”杨教授喝了一口茶。
“这老张头可是个热心人,为了访个房子,到这片几条胡同卖房子的人家都看了,最后才选到后面那家。”
张慧心里一阵激动,这老张头一定是张姐的父亲了。“杨伯伯,我委托的也是位姓张的老人家啊!”
“对了,你看我都糊涂了。老张头的女儿不是嫁到沈市吗?那可太巧了!”
杨教授觉得这女娃牛。也不知道自己考没考起师大,先在师大旁边买房,而且是委托别人帮买的。
“两口子卖了房子是准备去青岛投奔小儿子的。头几年小儿子下放到青岛,在那边安了家。”
丁姨招呼他们吃饭,杨教授忙和老伴说:“买老余头家房子的就是这小张,你看巧不巧?”
“那真是好啊!小张,以后咱们就要做邻居了。”丁姨笑眯眯的说,拉着张慧去餐厅。
“你买他家的房子可不用担心。那房子老余头家一直住着,维护得好。”这年头能一直住着自家的房也是本事。
"哪家卖房了还帮打扫卫生的,昨儿我和你杨伯伯去他家,老两口正打扫卫生呢。家里到处干干净净的,一点垃圾也没有。”丁姨对老余头家赞不绝口。
因为知道老余头家急着办手续走人,张慧吃完饭就在杨嫂子家给张姐的父亲打了电话,约在杨教授家门口碰头。
过了差不多二十分钟,杨教授说可以出去等人了。
果不然,刚到门口站了一小会儿,就见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走过来。
“老张头,你可来得真快!”杨教授亲热的打了个招呼。
“张伯伯,您好,我是张慧,给您添麻烦了。”张姐的父亲为了帮买房跑前跑后,张慧心里十分感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