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码头(1/2)
八零之真公子假千金[穿书]9、码头: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方进到青城有三个月了。
在来青城之前,他去过最远的地方是秀水村所属的县城。
要说他这一次离了秀水村的缘由,还跟去年邹平章回乡一事脱不开关系。
去年年中,村里有人跟从青城回来的邹平章聊天时听他说起,当时外面已经有地方实行包产到户的政策了。
早就不满干公家活累死累活还是吃不饱饭的秀水村村民们听说这事儿后,差点没把村支书家给掀了,几乎是半逼着他带大伙上公社闹,最后引得四邻八乡的都起了心思。
公社里的领导估摸着也是打听了风声,在被缠闹了两三个月之后,终于咬牙拍板,把地都分了下去。
这样一来,家里劳力有富余的就起了心思。
反正地就这么多,两个人能伺候得了,多出来的劳力是不是就能去找点别的进项?
加上政策确实越来越宽松,有在县城有亲戚的人家经人介绍寻了活计的,到处吹嘘城里怎么怎么好,挣钱怎么怎么容易,弄得村里人心浮动,都四处打听着有没有什么门路。
方进是读到初中毕业退学回家的。
他从小学习成绩就好,又是家里独子,初中毕业那年正好还赶上了恢复高考,天时地利人和,按村里人的说法,一家人勒勒裤腰带供出个高中生甚至大学生来,都不是不可能。
可他娘刘文秀却说什么都不愿意再供他了,非要让他回来干活,给家里挣工分,说没有一个大男人还要靠爹娘养着的说法。
为此,她甚至不惜跟她的婆婆,也就是方进的奶奶徐氏撒泼耍闹好几场,咬死了也不松口。
徐氏从来就偏心方进,他是幺儿的独子,还是生了仨闺女才盼来的,能不稀罕吗?
即使是在这样偏僻的乡下地方,也都知道读书识字是好事,而且当时高考都恢复了,眼看着祖坟上就要冒青烟的事,怎么能莫名其妙就这么掐灭了火星子?
更何况家里也不是供不上,实际上尽管之前方进一直在上学,家里的活计他也没少干。
是以这场婆媳大战谁也不让步,闹得鸡飞狗跳。
方进其实是想继续读书的,不过看他娘那副架势,心里也明白,她是铁了心了,这样的事从小到大没少见。
他不耐烦跟她再争执,便劝了徐氏,说他自己不想读了,这才平息了这场纷争。
退学后的这两年,他就闷着头干活,是村里谁提起来都要夸几句的能干后生。
可方进心里从来都清楚,他绝不会一辈子被困在这个大山里的。
等包产到户的政策把人从地里解放出来,他知道他该出去看看了。
既然决定出去,他便不想只在县城那一眼能望到头的地方转悠,他想到更远、更大的地方去。
而省府青城自然是第一次打算出远门的年轻人的首选之地。
等跟家里人说起的时候,意料之中地被他娘再一次驳回,甚至一直疼他的徐氏也劝他不要去这么远的地方,可这一次他没有分毫让步。
读书的事情,是他要靠人养着,别人不肯养他了,他无话可说。而这一回,是他自己的事,跟谁都无关。
尽管他娘对这件事的反应比让他退学的时候要激烈好多倍,这有些出乎他的预料,不过他还是坚定地踏上了离乡的路,毫不犹豫。
他一个人,背着一个包袱就来了青城,手上只有这么些年攒下的十多块钱,他必须快速找到能养活自己的活干,否则可能就要流落街头了。
而这个时候的城市虽然已经有复苏的迹象,却也只是迹象而已,基本上还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根本没有什么用人的需求,尤其是像他这种门都摸不着的外乡人。
好在就在他带来的那点钱快要支持不住的时候,云港码头前竖了招工牌子。
一打听,说是最近码头吞吐量骤然加大,有编制的搬运小队人手实在是不够了,机械也还没到位,需要招一些临时的搬运工救救急。
他就这样凭着一把子力气和能吃苦的劲儿,在云港码头暂时安顿了下来。
跟他分到同一个货运码头的一共有二十个人,统一安排住在码头西北尽头处的一处废弃民宅。
他们刚来的时候,那处房子里几乎进不去人,布满了杂草、蜘蛛网还有垃圾,上头的石棉瓦也透光。
码头负责招工的工作人员跟他们说,先不干活,让他们自己把自己要住的房间拾掇出来,然后码头给每个房间提供两张上下铺的床外加一张桌子,等他们住下再开工。
正好一共五间房,四人一间,由他们自己凑对,看谁跟谁一间。
这些人里有本来就是一道来的同乡,还有之前招工的时候就搭上话的,很快便几个人几个人一波,拾掇起自己挑的屋子来。
方进是一个人来的,也不是热络性子,之前没有相熟的人,就被落下了。
正好,还有三个人也是被挑剩下了,他们倒是不必费心就组了一个屋。
这三个人,一个是脑子反应有点慢的冬生,一个是跟之前三个一起来的同乡人起了点争执被他们撺掇着其他人孤立了的余亮,还有一个是看起来老实巴交,估摸着也是不怎么会跟人打交道的董志刚。
大概从一开始分屋时候起,这个二十人的团体里就形成了一条鄙视链,毫无疑问,他们这几个被拣剩下的自然是最底端。
但是方进从不在意。
他甚至不能理解,有这拉帮结派的时间,他们为什么不选择多睡一会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