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第41章(1/2)
女高管七零种田记(穿书)41、第41章: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在乒乒乓乓的鞭炮声中,面馆牌匾上的红绸飘下,阳春三月,一个周六的中午,姚尧的面馆顺利开张了。
除了在家坐月子的二嫂和照顾月子的姚妈,姚家其他人,包括小豆豆,都来捧场了。
忘记说了,二嫂在半个月前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姑娘。她不像其他新生儿那样皱皱的,一生下来就白白嫩嫩,才半个多月,胳膊就像藕节一样,非常的可爱,二嫂给取了个小名叫萌萌,大名二哥还在琢磨,他说势必要给闺女取个好名字。
姚尧非常喜欢这个小侄女。当然,全家人都非常喜欢这个小宝贝。
新店开张第一天,全场半价。虽然没做什么宣传,但人们突然发现附近竟然有了家面馆,还半价,就都来凑热闹了。姚家人也都帮忙迎客,端碗,擦桌子。
姚尧之前想着自己一个人会很累,她本身的优势也不是体力劳动。于是就在门口贴了招人的广告,结果真找到一个非常合心意的人。
这就是杜大姐,一个38岁的大姐,身材比较壮硕,有一把力气,擀起面来力气十足,切起面条来“咔咔咔”的,速度非常快。一大袋面粉,她轻轻松松就能拎起来,这下姚尧轻松多了,只要做好各种卤料就好了。
二哥爱说话,帮忙迎接客人,大嫂和大哥端碗、收碗、擦桌子,姚爸负责收钱,杜大姐擀面,切面,姚尧负责煮面放卤料和调料,小豆豆作为吉祥物,一条龙服务。就是人一多,店面显得更小了。
大家一起忙到下午两点,才没有了客人,姚尧也来不及做其他菜,每人一碗面,坐成两桌,也都吃得香喷喷的。
送走家人,姚尧和杜大姐一起又打扫卫生,洗刷碗筷,直到3点半,才停下来休息一会。
商场正常时间关门,晚上的客人就没有那么多了,陆陆续续加起来也就20来个,都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姚尧和杜大姐两人轻轻松松就应付了。
杜大姐帮收拾好东西下班了,姚尧反锁好门,开始整理一天的账目。
中午卖了88碗,晚上是22碗,一共110碗。第一天都是半价,不至于亏本,但也没赚什么钱。
姚尧定价本就不算高,肉的炸酱面8角一碗,鸡蛋的7角一碗,阳春面5角,西红柿鸡蛋面7角,牛肉面1元。请杜大姐一个月40元,房租100元,她按照每天卖50碗能保本的标准,再参考一下其他店,定下了单价。
一天到底能不能卖到50碗以上,其实姚尧心里也不是特别有底,今天是半价,才上了100碗,明天能卖多少,明天也就知道了。
第二天10点开店门营业时,姚尧心里也还是有些担心。
煮面的时候,她认真的卖一碗在纸上记上一笔。客人倒也不少,姚尧和杜大姐也忙忙碌碌了一天。
到晚上,姚尧一碗一碗的数下来,像刚刚考完一场考试,等待成绩一样,数完才发现考及格了,虽然最后67分,不,是67碗,但也可以了,店可以支撑下去了。
接下来的周一到周五,客人相对就没有那么多了,但平均每天也有56碗。加上周末,能保证平均有60碗,算下来,一个月也能赚个100多元,以后也许还会更多一些。
......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是4月底了。
这天,有几个姚尧同镇的人过来吃面。他们在那聊镇里的事,听说高镇长想在镇里办一个面粉加工厂,改变镇里只能用老式石磨磨面的历史。镇里有空房子,可以提供场地,但买机器需要很多钱,镇里没有那么多资金,在到处找人投资。
高镇长找了种大棚的林见深,但林见深现金也不多,表示可以投资1000元,这还差得远呢!
姚尧听了心里一动,这是一个好机会啊!既可以造福镇里老百姓,又能开辟一条赚钱的新路。
不过这回,终于得去卖赵建国留下的那个股东盆了。
其实,姚尧一直不太想卖它,因为这钱不是靠自己努力所得。就算是穿书大神给的一个小小金手指,她也不太想用。但现在这种情况,是不是刚好可以卖了呢?
下午,姚尧关了店,直接去镇里找高镇长。
“小姚同志?好久不见了!听说你在市里开了面馆,我还没有时间去给你捧个场呢。”高镇长还记得姚尧。
“是的,谢谢高镇长,我直说了,我听说咱们镇想开面粉加工厂,现在还缺钱,我想投资一部分。”姚尧开门见山。
高镇长挺惊讶,没想到姚尧来找他是这件事。
“具体还缺多少钱呢?”姚尧问道。
高镇长说:“开面粉加工厂这事,也是去年听你说要产品深加工后才有的想法。我刚好有老同学在美国,能帮忙进口设备,预计需要四万多元。镇上能提供厂房,还能再挤出20000元。我又联系一些镇上有经济能力的人,但都是你500元,我1000元,到现在也还差20000元。唉!”
“高镇长,20000元我有,但要给我几天时间,我得去北京一趟。我相信您的为人,但整个面粉厂不是您一个人的事,所以我需要签定正规的合同,有明确的比例分成。”姚尧不绕圈子,直接说。
“没问题!肯定按正规的来。真是太好了!”高镇长激动的站了起来,在办公室里走了好几圈。
姚尧忍俊不禁,原来踏实稳重的高镇长,也有这么激动的时候。
当天晚上,姚尧就赶回村里,趁夜色挖出了古董盆。
第二天,姚尧找江川一起赶到市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