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第160章军校(2/2)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160、第160章军校: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不过最后如何建立军校还是由李初一言定夺,工部的官员在看到这不亚于太学的建筑规模时,内心无比震撼,偏偏这里面的建筑很多都是由李初拍板,纵然他们这些行家想要否定,李初却不管不顾。
哪怕和武媚娘告状,武媚娘也是放纵李初的意思,能怎么办呢,就只能看着李初按自己的意思建起大周的第一所军校。
费时三个月,军校终于建成,李初看到焕然一新的军校很满意。
在这期间,李初已经开始招生。
第一批针对的目标李初就从李氏宗亲下手;接着就是武将那些和先帝打下江山的功臣之后。多少后代变成了纨绔子弟,仗着家里从前的功劳在天子脚下胡作非为。这些人就得教,更得教的不逊于他们的祖先。
有李初亲自登门,不管多少人的心里纳闷,李初竟然连教育也插手,更是看上他们家的这些纨绔子弟时,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李初说的在理。
祖宗立下的功劳,总有挥霍完的一天,想要家族长盛不衰,就得靠后代子孙。
那么他们的儿女现在能够依靠他们而生存,不见得将来也可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学得一身好本事。
李初可劲的忽悠,重点也是提出不论男|女,只要想建功立业的,可以从现在就开始准备。
所以到最后军校建好,前来报名的人几乎已经比参加太学的人还要多。
因为军校新开张,所以免一切学杂费,也就意味着寒门子弟也可以进入军校学习。
开放式的招生方法不是没有人对此表示意见。然而,李初和武媚娘都是有钱人,两人办的事情都不经国库,不需要国家拨款。
所以军校虽然担着是国家教育部门的名号,但是从头到尾不花国家一分钱,就算想要反对,其实也是理不直,气不壮。
军校建成之后一个月,李初定下开学的日子。作为校长,李初在开学的第一天第一个上台讲话。
“军校,很多人听到军校两个字想的就是这个学校肯定是那些粗俗不堪的武将之后进来读的学校。可是我的目标是军校打造出来的人才不仅能文能武,更能扛起天下。我想要的是超越太学。你们觉得自己能够超越太学吗?”现在大周最高的学府就是太学。所有人都未能进太学而为荣。
虽然这些年来太学越发不成样子,但是依然是无数学子,挤破脑袋也想进入的学府。
李初一来就放话定论自己想要超越太学。一群或是半逼迫,或是只是想求得一个出头之路的人们全都傻眼了。
其实一群学生以前要么是纨绔子弟,要么就是寒门出身,都是没本事的人,或者是文采不显的人,想到要和太学的人一争高低,或者是超越太学的那些人,都觉得没有半点可能。
“你们肯定在想,就你们这副德性,怎么和太学的人一争长短。”李初可清楚下面这些人到底在想什么,面带笑容地将他们心中想说却不敢说出口的话说出来。
“公主,我们不是不想,只是不可能。”总是有实诚的人,因此得有人应和李初。
“但是我一定会帮你们做到,端看你们是否愿意上进,愿意证明自己绝对不比任何人差。你们想要趾高气昂的站在太学学子的面前证明给他们看,你们不仅能文能武?”李初当然知道这些人都是从骨子里认定自己不如人的。
虽然在外面那些百姓的面前,他们趾高气昂,好像不可一世,但是在真正的有能力的人面前,他们更明白自己不过是跳梁小丑而已。
所以想要让他们站起来,想要让他们有一颗上进的心,李初就得可劲的忽悠啊!
“那当然是想的。”谁不想出人头地,只是一直没有寻到机会,所以就只能靠家里养着当个纨绔子弟,在寻常百姓面前耀武扬威。
如果有一天他们能到太学学子的面前耀武扬威,那就真的是光宗耀祖。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努力。”李初要的就是他们愿意,现在不愿意,以后也一定会愿意。
现在李初就仅仅煽动他们,先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定位是什么,接下来一应的训练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相信他们会坚持做下的。
军校实施的是全封闭式,一个月放一次假回家,日常的时候,不是军校的人都不能自由出入军校。
至于军校的老师,全部都是李初一手定下的,文的武的,样样都有,尤其那些致仕在家的老将军,李初请他们三不五时的出门上上课。
随着天下安定,武将存在感越来越弱,而那些能打仗的武将也越来越少。
不是没有人发觉这个问题,只是自古以来都是重文轻武,建朝之初武将和文官一样的出色,但是等到天下安定之后,武将必居于文臣之下。
这也是为什么一直以来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当武官的原因。
不过,随着军校建成,武媚娘忽然搬下一份诏书。定下政事堂自此往后必有两个知武事的武将出身。
谁也没有想到武媚娘会颁一下这样一份诏书。当时就有人表示反对,可是李初进言,“天下要安不可无武将,政事堂诸位都是文臣出身,有多少懂武事,若不懂,大战在即,关乎天下安定,就凭你们一群不懂打仗的人决定如何打仗,滑天下之大稽。”
“以武将出入政事堂必定两位,有何不可?你们文臣当得宰相,武官就不可?”李初咄咄逼人,让人纵然想要反驳,一时都不知道如何反驳的好,最终只能叹一声。总是有人不愿意就此放弃。
“武将都是粗俗不堪者,如何能为相。”这话说的也不错,很多武将都是大字不识几个,全靠英勇作战杀敌才能够一步一步升迁上来。这样的人让他们进入政事堂成为宰相,确实令人难以接受。
李初摊手道:“我粗俗,魏王粗俗?”
如今政事堂之内,李初和武敏之两个都是领过兵打过仗的人。
这样两位知道行军打仗诸事的人,看起来粗俗吗?
“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公主和魏王。”李初和武敏之自然不是那等粗俗之人,但是又有多少武将能和他们两个一样?
不能同日而语,不能同日而语!
“那也就是说,在你们心里,文臣想要成为宰相,不需要懂得行军打仗,可是武将想要进入政事堂,就得和你们一样满腹经纶,知书达理?”听听这些文臣说的话李初那叫一个不满,再想欺负武官也没有这样欺负的吧。
本来以为自己占尽上风的人,这个时候听到李初一阵讥讽,没能接上话。
又有人站出来,苦口婆心的劝道:“公主一心为大周安好,臣等都明白。只是让武官入宰相之列,武官无能安定天下,也无法抚恤百姓,这样的人如何为相?”
“谁说的?哪一个武将打完仗之后,不是安抚百姓,不是安定天下?不像你们会咬文嚼字,不像你们那么通透人心,就当不得宰相了?如果武将想要成为宰相需要能文能武,那么同样的,从今往后,凡入宰相者就得一视同仁,都必须能文能武。”
偏偏对武官这么苛刻,文臣却只需要满腹经纶就行。不公平的对待,怎么一直以来就没有人管管?
“若是如此,只怕政事堂的这么多位,能留下的就没有几个。”听着他们吵了半天,武媚娘忽然感慨出一句来。
“所以朕在想究竟要不要听你们的,没有道理武将为天下百姓出生入死,安|邦定国。依军功而成为政事堂的宰相,在你们看来就那么无法容忍。一视同仁,如果对武将要求如此的苛刻,朕更想让你们全都能文能武,可是天下人能做到?”武媚娘这一问问的好啊。当皇帝人,谁不希望自己的臣子能文能武。
可是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古往今来有多少的能臣,确实能文能武的?
自己做不到的事,却对别人苛求。这就过分了。
“此事就这么定下,不必再争执。你们文臣考虑的是自己能不能成为宰相,朕要考虑的是天下如何安定。”李初提出的意见对于长远来说绝对是有利的,武媚娘认同。
现在天下是安定不假,但是时间一久,定然会再起波澜,到时候如果朝中没有懂得军事指挥的人,全由一群文臣指手画脚,天下危矣。
听到武媚娘一语定论,可见武媚娘早就想好,容不得别人再说三道四的。
“陛下英明。”关键的时候,第一声拍马屁的人就是李初。
武媚娘目光扫过李初,难得听到李初一句英明。
所有的臣子扫过李初,心中暗叹,定然是李初早就说服武媚娘,所以武媚娘才会鼎力支持李初,不管不顾定下此事。
所以这一份诏书下达之后,李初特意拿回军校告诉军校的所有学生,“不要总以为行军打仗就没有出息,就当不了宰相,瞧瞧,这是陛下刚刚颁下的诏书。从今往后政事堂七位必须有两位知武事,也就是得是打仗出身的人。”
“公主,怎么才两位?政事堂总共七位宰相,武将出身的只能占两位吗?”然而李初想要蛊惑人心,没想到居然被人捅了一刀。
“你们知道从前的宰相只有几个吗?”往心上捅一刀的人被李初扎心的一问。
这个问题当然有人回答,“一位,从前的时候只有一位。”
李初道:“所以啊,现在我们大唐有七位宰相,分出两个来给武将专用,不值得高兴?”
“高兴,高兴。公主,如今政事堂的诸位中,唯你和魏王上过战场,打过胜仗,尤其是公主,那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公主给我们讲讲你当年是怎么入吐蕃,挑起吐蕃内乱,令吐蕃不战而退的?”宰相的事情离的他们过于遥远,虽然这也算是一个好消息,他们更想听李初讲故事。尤其讲的这些确实发生过的故事。
“想听故事,先把你们的训练做完。该背的书也给背完,若是背的不好的,谁也没有故事听。”李初作为校长,那是一言定论。
该赏该罚李初总能把握好这个尺度,所以虽然这群学子敢和李初开玩笑,真到李初催促他们去练习的时候,一个个都只能老老实实的照做。
总地来说,进入军校,虽然很多人都是被逼进来的,然而真正参与军校之后,一开始或许觉得太累,但是随着训练的习惯,他们每天不训练反而觉得不习惯。
李初把大部分的心力都放在军校上,等着这群熊孩子能够赶紧的成长起来,这样用不了多久,她就能讨赏了。
然而李初极高兴的时候,竟然收到一个消息,有人说武轮谋反。
听到这个消息,李初脸色立刻变了。“陛下是何态度?”
现在最重要的是武媚娘的态度,武媚娘究竟是怎么反应。
“宫中并无消息传来。”武媚娘的态度到现在都没有消息,李初不敢犹豫,这就要进宫。
没想到正好在宫门前碰到武轮,武轮脸上尽是惊恐,“姐姐。”
李初走过去握紧武轮的双手,“没事,我们问心无愧,不管任何人想对你动手,都不需要担心。”
宽慰武轮,让武轮稳定心神。
“这一次,母皇会不会不肯放过我?”武轮害怕的,李贤的死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证明在武媚娘的心里,没有亲子所不能杀的理由,因此一但武媚娘认定武轮谋反,接下来……
“无事,有我在。”很显然,李贤的死带给他们的冲击太大了,所有人都觉得虎毒不食子,可是,武媚娘却连亲生儿子都能杀。
能杀一个就能杀第二个,武轮难道就会是例外吗?
武轮很希望自己是个例外,但是他比谁都清楚,自己绝对不可能是一个例外。
李初不断的拍拍武轮的背,“听我说,没有事,旦儿你镇定下来。你要相信我,我不会让你有事的,你相信我可好?”
如果武轮不愿意相信李初,李初就算想帮武轮都帮不到。
“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我们现在去见陛下,不管谁告你谋反,让他拿出证据来。你自己没有做过的事,不需要害怕,那些人就算再想亮出证据也不可能。”李初不断的安抚武轮,让武轮能够平静下来。
武轮眼眶泛红,“为什么自从父亲去了之后会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姐姐,姐姐求你。你能不能捉紧时间?”
眼中闪烁着祈盼的光芒。现在,在武轮的眼里,只有李初能够让他尽快的结束这样惶惶不可终日的日子。
武媚娘的报道,武媚娘的可怕武轮已经感受到了。在武媚娘的面前,武轮连大声说话的勇气都没有,如果武媚娘想置他于死地,他更是没有办法反击。
“旦儿,不要口不择言。”李初能够理解此时此刻的武轮有多害怕,但是不管再怎么害怕,有些话绝对不能说出口,尤其是在这样的大庭广众之下。
武轮的神智随着李初一声呵斥,终于恢复过来,意识到自己说出多么大逆不道的话。慌张的看着上下,方才他说话的声音不大,而且人都离他们很远,应该没有人听到他说的话的。
“对不起姐姐。”知道自己失态,武轮急忙和李初道歉。
李初再次拍着他的肩,“没事,如果陛下打算为这件事大动干戈,应该早就下诏让人将你押进宫来。现在只是让你进宫,并没有强迫你的意思,可见陛下并没有相信这些风言风语。”
李初进宫来就是要打听消息的,看着武轮身边的人,李初心中的大石算是落了一半。
现在最重要的是武轮镇定下来,千万不能慌张,否则落在武媚娘的眼里等同于做贼心虚,自乱阵脚。
“会吗?”武轮带着几分不可置信,眼中闪烁的期盼,仅是希望真能如李初所说,李初点点头道:“会的,会的。你要镇定下来,不能落人口舌。”
武媚娘在这个时候传召武轮进宫,要的就是武轮的态度,一旦武轮做的不如武媚娘所想,或许武媚娘就会发难,彼时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持镇定。
相比起对付武媚娘的办法,武轮自问不如李初,所以听话收拾心情让自己镇定下来。
等到武轮完全恢复和往日一般,李初才同武轮一道走往武媚娘宫殿的方向。
“安定公主,陛下让公主前往侧殿休息,只让皇嗣一人入内。”没想到在门口李初被武媚娘的侍卫拦下。分明不许李初踏入其中,不让李初陪着武轮进去的态度,李初能硬闯吗?
“陛下只是不让我随皇嗣进去,我如果想要留在殿外,陛下也不会多管。”现在不是硬闯的时候,所以李初留下。
武轮本以为李初会随自己进去的,可是,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