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第 125 章(1/2)
[三国]兴汉125、第 125 章: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三?个月后,庐江郡。
这三?个月里,凌寒一直没有?闲着。
他投身于庐江郡的工厂建设之中。并且,成效十分显著。
如第一个工厂,凌寒选的是陶瓷业。
他在城内找了一块大型荒地,又招募了足足两百人,包括深通烧瓷技术的师傅,以及大量普通工人,然后开?始流水线式地生产陶瓷。
历史上,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都是到了唐宋时期才开?始成量出?现?。
在那之前,生产陶瓷的规模都相当之小,定位更?偏向?于家庭手工业,而非官营或民营手工业。
至于修建瓷厂与?招募工人的费用,其中一半由官府出?资,另一半则由庐江的几大世家共同出?资。
这件事?是凌寒本人亲自上门去谈的。
他并没有?要求他们出?钱,只是说?了自己最近打算尝试搞这件事?看看效果,要求他们帮助自己宣传以便于工厂招工——即使?是凌寒的大本营庐江,世家联合对?于舆论的控制,仍然不逊色于官府。
可当世家们得知自己也可以出?钱参与?到这件事?里之后,他们立刻纷纷表示愿意?成为股东之一。
倒不是对?于盈利抱有?什么期望,而是觉得,如果能够借此给殿下卖个好,那便没有?任何吝啬钱财的理由。
毕竟,这种机会并不太?多。
世家的心思,凌寒自然心知肚明,这也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日后工厂的分红,会依照出?资比例。
按照凌寒的计算,大概只需要用两年的时间,出?售陶瓷的利润就可以赚回起始资金。
而在那之后,就将是纯粹的盈利了。
或许根本用不着三?年,只要陶瓷厂开?始稳定盈利,世家自然就能意?识到投资工厂本身的巨大好处。
在陶瓷厂开?始修建的半个月后,凌寒开?始将视线瞄向?其他工厂。
同样地,仍是由官府出?资一半,世家出?资另一半。
他并没有?再拜访投资过陶瓷厂的世家,而是转向?其他庐江以外?的世家。
凌寒希望将尽可能多的世家网罗其中。
工厂虽然修建于庐江,出?资的世家却可以囊括整个扬州。选择他们,也有?利于之后将庐江郡的变革对?外?推广。
兴建工厂的这件事?完全可以交给别人来监督。
这个时间里,凌寒又在庐江郡的书院中进行授课。
这种授课并不局限于精英班当中。事?实上,即使?是不识几个大字的人,也可以听懂流水线生产为什么能够更?有?效率。
庐江作为凌寒的大本营,兴建书院之时,有?凌寒本人在这里宣讲读书的重要性。而在凌寒的眼皮子底下,世家也自然不得不拿出?全部的本事?帮忙宣传读书的好处。因此,庐江郡的义务教育普及率是最高的。
这种情况下,书院本身就成了最好的宣传口。凌寒每次到某一书院的某一班级进行讲课,还允许学?生忽略彼此间的身份尊卑,提问交流,这无疑会成为一件值得口口相传的事?情。而上课的内容,也就自然而然会被反复拿出?来说?明。
因此,三?个月后的今天,整个庐江郡不管是世家还是普通百姓,几乎都看到了兴办工厂的好处在哪里。
这种情形下,凌寒也终于决定将修建纺织厂这件事?给拿出?来。
纺织,这原是除了种地以外?最重要的事?情。既然工厂能够提高效率,那么纺织厂按理说?早就应当被提上议程。
迟迟没有?开?始,其中的问题便在于:纺织这件事?,向?来是由女子来完成的。
在程朱理学?兴盛以前,整个封建社会对?于女子的禁锢还没有?那么大。然而尽管如此,大批量地让女子走出?家门来做活儿?仍然是难以想象的。
事?实上,就连凌寒也不确定,自己提出?这件事?会面临什么程度的阻力。
不过,出?乎他预料的是,反对?的士人声音虽然不少,普通男人也很少有?人愿意?让自己的妻子走出?家门。
但是,这种反对?并没有?闹到凌寒面前。
这就意?味着,这件事?是可以慢慢推进的。
州牧府。
张昭轻轻叹了口气:“殿下果真是要修建纺织厂了啊。”
心腹见状不由问道?:“大人,您又要上书反对?了吗?还是往殿下的府中走一趟?”
张昭却是摇了摇头:“三?日前,我便听说?殿下在城北书院讲课时提到了,叫……纺织的流水式,好像是这么个说?法。”
“那时我便猜到,殿下是想要这么做了。”
实际上,早在凌寒兴建陶瓷厂,第一次对?张昭提出?官商合营时——虽然凌寒有?权随意?支配官府的财产,但张昭作为扬州刺史,免不了要向?他支会一声。
那个时候,张昭作为一个循规蹈矩之人,便表达了强烈的反对?,认为此举实在于祖制不合,从古至今都没有?这样的先例,希望凌寒收回成命。即使?一定要兴建工厂,也只管全数由官府出?资便是,扬州的财政并不紧缺。
可凌寒修建陶瓷厂的目的,提高陶瓷产量只不过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点?,他的意?志也不是张昭所能阻止的,于是这项政策还是坚决地执行了。
心腹有?些不能明白:“大人,当日您不惜得罪殿下,也一定要接连劝阻。如今这纺织厂岂非更?加于礼不合?您为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