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发展生产 伏旱伊始(1/2)
我穿越了,开局两亩田一条狗第48章 发展生产 伏旱伊始: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目前3家土法炼铁厂,舞阴和板桥炼制生铁的都不能用来做砍刀、刺刀类,韧性和硬度不够,混加一部分外购铁料,是制作农具和建筑材料使用,除了部分自用之外,其他大部分都外卖,这是也是他们目前唯一赚钱的产业,每月净收入超过300大洋。
为了统一管理,互相交流技术,他将三地是技术师傅一起召集在李家河,共同交流炼铁经验,并召回唐志豪统一组建钢铁、机械、纺织企业,在县里注册,逐步走向正规化,胡老五不再负责这几个地方的生产,只负责百丈基地建设和销售、情报收集。唐志豪在桃园南郑的事务,交给宋青美,王竺协助。
唐志豪到来后,按照他给的初步方案,设立技术培训班,聘请老师傅做老师,招收部分有文化年轻人当学徒和技工、统一管理、统一薪酬制度,实施流水线、两班或者三班到工作制度。
目前最大问题,这三地都没有煤炭,只能用山里铁青杠树烧钢炭作为二次、三次粗铁精炼燃料,这样一来炉内温度不够。因此决定明年开始部分粗铁运转是百丈基地,用焦炭炼制一次,提高生铁品质。
一个月时间,花费1000多大洋,在唐志豪的统一组织下,各家铁厂效率、管理、待遇都明显提高,特别是李家河新高炉也矗立起来。为了重工业发展,他一个月没有新行动和任务,一直待在板桥和李家河铁厂,看着他们将一块铁矿石,炼制成粗铁,8月至9月没有一滴雨,室外每天都是35度左右高温,铁厂内至少40-50度起,让工人午后休息一个半时辰,这批熟练工人一要珍惜,他们以后才是他们发展种子。
铁厂事务走上正轨,可是旱情没有没有一点缓解趋势,目前板桥和李家河高山地带还没特别严重,但是河谷地带、以及舞阴、邻水估计要减产三分之一以上,特别是花生,部分地方上梁地带已经绝收。
面对严重的旱情,他们也暂时停止对外扩张,稳定内部是最紧迫的事情。只是胡老四在燕子与麻柳树保一带新增控制了300多人区域,这样一来他们全部控制区域人口接近5000人。
9月伊始,区内罂粟也开始收割,除了特勤队和警卫队,全部队伍投入抗旱、收割粮食、收割罂粟中去。罂粟这是他们军费主要来源,所有罂粟都是军屯,百姓禁止种植,已经种植的收取6成烟税。
根据黄坤杨上报统计,油坊坝有30亩,已经收割。陈家湾,兰花、百花保、李家河这边合计100多亩左右正在抢收,预计全部收割在3500两以上烟土,按照今年价格1两烟土等于1个大洋价格,也在3500个大洋,是目前最大一笔收成,这就是暴利。这也是为什么民国的地方小军阀几乎都是靠烟土养活军队,因为土地税收几乎全部上交,只有种罂粟自己才能有财力。
板桥乡他们辖区1500人左右,今年全年税收超过5000大洋,人均接近4个大洋的税收,是去年的1倍。到目前已经向县里上交2000多大洋,秋收完毕必须上交完成,否则只能是接受驻军和联防大队的讨伐。
9月中旬,第一批烟土他们运到汉中出售,收回800大洋,然后给所有队伍发了一次津贴,护民队每人2个大洋,预备队每人1个大洋,全部发完花去500大洋。
基本收割完罂粟,就开始抢收玉米,总体说来今年玉米减产达三分之一。新开荒玉米亩产一石多,也就200多斤。在熟地推广的“营养袋”移栽玉米还是有亩产300斤以上。每亩熟地交税在3成以上,要是佃户还要交地主5-6成,今年减产2-3成,普通佃户还剩下什么,明年必然是大饥荒年。
当然他们辖区百姓,他今年没计划在加税,有烟土和铁厂收成基本能养活队伍,地主地租今年不能超过4成。
9月下旬,县里税款催收文书是一封接一封,就连李家河都收到崇清乡里转过来县里税款文书,意思很简单,凡事抗税者,直接派兵讨伐。在皇权不下乡的时代,其实县以上不太关心谁在统治百姓,无论你是土匪还是家族势力,只要按时交税就是顺民,抗税那就是造反,必须歼灭。
杜辰宇从板桥回到李家河,对着税款文书也是一筹莫展,到底交还是不交,交至少需要3000大洋,不交集州县里有1个团驻军1000多人,联防大队也有好几百人,不是他们能抵抗的。
没办法只有召开会议讨论。
9月25日,他在李家河基地召开会议,学堂坪保、李家河保、桂花保3个保长兼任预备队长,还有薛晨、黄坤杨、何超武、周奎、唐志豪其他一些分队长列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