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零三章 殿下千岁(1/2)
明末之领主天下三百零三章 殿下千岁: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x 北京城摄政王府多尔衮揉了揉额头看着那些离去的王公大臣们的背影头疼不已。
这些鼠目寸光的家伙受到一点点挫折就要放弃真是难成大事。
当初鞑子上层在攻进北京城以后关于是留下来继续攻略明朝江山还是跟以前一样狠狠的抢掠一把又退回关内。
大部分人还是赞同跟以前一样好好烧杀抢掠一回就回去的在他们的眼里明朝虽然孱弱但也是一个庞然大物不是他们能一口吞下去的。
但是多尔衮毕竟目光长远看的透彻他敏锐的从明廷的的一次次反应来判断出这个庞大帝国其实非常的虚弱表面上看起来还有一大半的江山在手但是君弱臣庸没有能力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来。
在多尔衮看来对清廷威胁最大的倒不是明帝国的军队而是李自成的军队。所以在一入关之后多尔衮一面使用各种手段稳住明廷另一方面派多铎阿济格两路大军对李自成大顺军穷追猛打一直把李自成赶到了湖广境内。
眼看着李自成不足为患了多尔衮才把目光盯上了繁华富庶的江淮地区。
在一连串的捷报之下那些原本打算干一票就走的人也没有了声音多尔衮的个人威望也在这些胜利之下急剧攀升尊号也从摄政王便成了叔父摄政王。
就在他打算将自己的尊号再改一改变成皇叔父摄政王的时候清军在扬州城下遭遇了入关以来的第一场惨败。
自从次之后败仗如瘟疫一般在清军中快速传染无数的将领战败无数的八旗勇士埋骨在明国的土地叔父摄政王的威望也遭到了严重的质疑。
而这一切都源自于那个人一个身份来历都神秘的犹如天上掉下来的人—萧毅。
这一连串的失败自然严重打击了满清上层觊觎大明江山的信心许多人开始严重质疑留下来是不是一个错误。
在这样的情况下原先许多要求抢掠一番就回去的人又开始大肆的活动起来每天的朝堂上都是这些人要求回辽东的声音。
下朝之后他们积极的串联其它大臣贵族要求联合起来向多尔衮施加压力退回辽东。
他们很多人的部属兄弟族人都死在了江淮大地上他们的实力遭到了严重的损失。
本来人口就不多入关时也仅仅十万人的满清实在经不住这种快速的消耗。
一个个大将不是战死就是被俘这里面有亲卫郡王有贝勒、贝子。就连多尔衮一直赞赏有加的洪承畴也在淮安吃了败仗如今下落不明让很多八旗贵族认为是当了逃兵。
在实力遭到巨大损失的情况下满清现在的活动范围仅仅限于京畿山东一带而陕西山西等地虽然也是满清的势力范围但那里的驻军基本上都是汉人降将。随着形势的不断恶化多尔衮也不敢太过于相信他们了。
刚才离开多尔衮府上的那些王公大臣是又来要求多尔衮下令退回辽东的。
多尔衮很不甘心他知道若是这次若真的就这么退回辽东那么大清就再很难得到这样的机会了。
天灾人祸内忧外患让明帝国这个庞然大物露出了破绽让一直以来习惯了当强盗的满清侥幸的得到了一个窥视中原的机会。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能轻易退出中原。这是多尔衮的决心。
中原有句话叫做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一切因萧毅而起那么要想遏制和打破这种局面也必须从萧毅身上下手。
多尔衮知道目前已经无力在军事上在正面战场上打败萧毅了。
所以他准备另辟蹊径从他的后方下手。
在萧毅手上连吃了几回败仗之后关于萧毅的资料收集就成了满清情报部门的头等大事。
萧毅出身虽然神秘但是毕竟也算是有迹可循。无数的线索指向了陕西汉中甚至集中在了秦岭之上。
这些线索让多尔衮困惑不已难道萧毅的老巢竟然是在连绵不断群山之中吗?
这这么可能秦岭之上人迹罕至而且很多山顶都被积雪覆盖怎么可能能隐藏下数万大军以及供养这数万大军的百姓。
这么多的军队和百姓都是如何生存的?他们需要的数量巨大的粮食是从何而来的?
还有萧毅手中骑兵胯下那神骏的连大清军队都没有的战马难道也是在山里便培养出来的吗?
就算这些都是真的可是要训练出如此强悍的军队没有数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都是不可想象的。难道此人已经在这身上里待了许多年了吗?难道当地的官府和后来的李自成都是瞎的吗?
这一切简直太匪夷所思了。多尔衮根本难以置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