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战后安排(1/2)
洪流微澜第二百六十七章 战后安排: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x 打是不能打了。耆英思前想后给道光帝上了道奏折。一方面奏明英国人出尔反尔突然增加要求;一方面把英国人变卦责任推到南洋镇头上认为南洋镇与英国人暗通款曲。
道光帝早前也察觉南洋镇行事乖张对耆英的说法倒也不奇怪但他也明白像耆英这种老官油子说话半真半假水分很大不能凭着他的几句话就急着处理立了功的南洋镇。
当务之急是让英国人退兵。他看了看耆英奏来的英人要求虽说要得多了些但也还能够接受。心想着赶紧了事于是下旨申饬耆英办事操切有失国体。但一切以大局为重要求耆英全部答应对方要求尽快签约。
至于南洋镇的问题他也觉得有些头疼。
此前浙江巡抚刘韵珂建议赐南洋镇五口通商兼理夷务。如今答应了英人这些个条件倒是正好用得上刘韵珂的建议以藩制夷策略恰如其分。
只是这南洋镇与朝廷并不一心怎么能保证他们维护朝廷的利益呢?
道光皇帝的旨意到了江宁挨了骂的耆英如释重负——毕竟朝廷答应了英人的所有条件。随后他腆着脸邀请璞鼎查来继续谈判。这回俩人没什么争执迅速议定了条款。
尽管谢绾的出现让鸦片战争对清国造成的损失小于原时空但这仍然是一次失败的、被胁迫的和议。
1842年11月清政府全部接受英国提出的议和条款在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与西方列强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通称为《南京条约》清国名之为“《万年和约》”。
不过作为这次战争的肇因鸦片却并没有在《南京条约》中被提及鸦片进口处于一种理论上仍然非法但实际上被默认的状态国内的禁烟名存实亡。
鸦片战争的失败并没有惊醒清国朝野清朝无法理解英国开战仅以谋得通商、外交、法律优惠为目的反而因为英国并未以摧毁其统治为目标而将之视为一场突发性、短暂的事件。
如蒋廷黻所言“……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
随着清国逐步兑现《南京条约》中的承诺英军逐渐撤出军事占领区。大清国上下松了口气又渐渐闭上眼继续做了数百年的天朝大国梦。
与原时空略有不同的是南洋华商作为类似广州十三行的角色在五个通商口岸全权处理与外国的进出口贸易。
当然南洋华商的责权又迥异于广州十三行他们一边要履行《南京条约》中清国对英国关于“自由贸易”的承诺一边又要用驻军遏制英国人的军事威胁。但无论如何这种对外贸易的管理权都会为南洋华商带来巨大的财富如同当年成就世界首富伍秉鉴。
谢桂芳回到婆罗洲后受到了南洋华人的热烈欢迎。他们此时已彻底转变为谢桂芳的支持者积极响应南洋唐人一体化并踊跃提供兵源以支持在大陆的军事存在——一切都是为了获得在五口通商事务中的一席之地。
谢桂芳当然还是清醒的在喜悦之余他仍不忘西边不远处德国的军事存在。
在婆罗洲短暂休息后他以婆罗洲华人首领的身份拜访相邻的沙捞越总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